科研进入“第四范式时代”,浦江创新论坛聚焦科学数据开放共享
岑盼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6月2日,在2021浦江创新论坛之新型技术论坛——“数生万物”科学数据创新大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声音:数据是一种发展治理模式,应尽快探索建立全球科学数据共享网络与机制,以适应这个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时代。
科学数据创新大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由于当前科学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科学研究正进入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的‘第四范式时代’,国内科学数据的共享也必不可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晔表示。
科学数据到底有多重要?2015年,联合国曾提出变革世界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有41%处于“有方法、无数据”的状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郭华东解释道,“也就是说,没有数据,即使有方法,这些目标仍将难以实现”。
为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积极推进科学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科学数据管理办法》,明确强调科学数据管理的重要性。2019年,我国成立了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以推动不同学科领域科学数据的汇交采集、存储管理、加工挖掘和开放共享等。郭华东强调,要摆脱“拷U盘式”的数据共享模式,必须不断创新,构建起数据、计算、服务一体化的数据智能服务系统。
上海市正在积极研究和深入落实国家要求,加快细化编制地方科学数据管理制度的出台。论坛上,由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联合发起的《上海科学数据共享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正式发布并签署。
据悉,《倡议书》得到了上海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创新主体的积极响应,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机构与倡议发起单位共同签署了倡议书,并已经将倡议内容落到实处,倡议单位间已经就数据的创新应用和开放共享,展开了多方面的合作。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副主任、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CEO朱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建设2年多来,已经初步具备了面向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的从基础设施、协同共享到应用转化的各个层面的专业服务能力,将全力推动科学数据的可信共享,打造区域性、综合型、国际化的科学数据中心,支持上海科研创新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极地中心副主任徐韧表示,通过与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的合作,提高了极地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数据计算和数据安全等基础能力,需要在此基础上,利用科创数据中心在云计算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极地科学数据的挖掘和利用。
除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外,数据安全也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重点问题。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院长冯建峰认为,“现代技术可以对一个人产生海量数据,但这些数据的采集、管理、流通和共享,不仅涉及个人隐私,还关系国家生物安全,应尽快探索建立相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