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逆水而上——解码一个中小城市跨越式发展样本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滋养着六朝古都南京,鲜为人知的是,溯源秦淮,逆水而上是溧水。虽有千年建县史,但距离南京主城区50公里的溧水区似乎给世人“偏居一隅”的印象,当地人也一度自嘲“没什么存在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近年来,一系列数据“刷新”人们对溧水的认知:地区生产总值距千亿大关仅“一步之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列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进入江苏省高质量发展考核第一方阵……
创造条件、逆水而上,作为中小城市跨越式发展样本,解码溧水给人启示。
小城谋巨变
“城市边缘”崛起新支点
89岁的退休干部沈璋大清楚地记得,刚到溧水履新时,走了几条街也看不出城市的样子,他好奇市中心在哪儿,同事却告诉他,“你已经把溧水城区逛完了。”“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理发不灵”,在沈璋大的印象中,此后数十年间,溧水的城市面貌都没有太大改变。
年轻人亦有同感,盐城人杨晓辉2008年跟随爱人从南京到溧水发展时,落差很大,“那时候溧水有工作没生活,工厂周边都是荒滩芦苇,每到周末还要回南京消费,感觉这里不是家。”
短短几年光景,生活已从“一张白纸”变得“五彩斑斓”。溧水近年来用“绣花功夫”补齐城乡规划建设短板,打造“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景观,先后建成城市公园16座,构建起“3分钟到社区绿地、5分钟上健康绿道、10分钟到城市公园”的花园城市。
城乡面貌巨变,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极限运动馆、秦淮源头灯会、咪逗音乐节等不仅让本地人周末有了去处,还成为外地人的“诗和远方”。杨晓辉早已卖掉南京的房子,彻底在溧水安了家。
古城更新只是表象,产业集聚和智造升级更让城市充满内生动力。从15年前确立“工业立县”,到如今南京唯一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溧水锚定强产兴城,注重高端前沿特色产业集聚,目前已形成新能源汽车、临空、健康三大千亿级产业地标。
从“制造”到“智造”,创维集团的发展与溧水同频共振。创维扎根溧水十余年,冰箱、洗衣机年产超600万台,宽幅变温、客厅冰吧等针对新消费需求的创新层出不穷,自主申报专利近百项。创维探索从传统家电到新能源跨界,旗下开沃汽车跻身科技型初创企业,新能源首款量产车型已上市。“创维带动100多家新能源上下游企业集聚溧水,有望形成千亿产值。”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说。
“初到溧水时,这里还处于农业县向工业县转型的起步阶段,相较南京其他区域,像是被遗忘的乡村。”黄宏生说,如今溧水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总让他想起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
“十三五”期间,溧水地区生产总值接连跨越4个百亿台阶,达到91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近一倍,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4%,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从2015年的72位跃升至2019年的52位。
如今的溧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郊县”。在南京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溧水是南京南部片区的“新兴增长极”。溧水区委书记薛凤冠表示,在南京都市圈竞合中,溧水要发挥南京向南辐射带动的增压作用,力争到“十四五”末,常住人口增长近一倍达到100万人,迈入全国区县前20名。
老城开新局
“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活力新城
城市发展,关键在人,这是所有城市的核心竞争要素。“十三五”期间,溧水净流入20万人,年均增长10%,远超长三角地区人口平均增速。一座有着1400多年建县史的老城,一个受周边大城市虹吸效应影响的区域,引人、留人靠什么?围绕“全生命周期”再造城市运行结构是溧水的秘诀。
筑牢民生底线,抬高发展上限。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溧水每年80%以上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天空之境”石臼湖旁边的村子里,每天有专人为老人准备三菜一汤,60岁以上一餐5元,90岁以上免费。这样的老年人助餐点在溧水有139个,遍及城乡各个角落。再寒冷的天,老人们都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
溧水本地“90后”葛元成2013年回到家乡工作时,城区没有一家像样的电影院,而最让年轻人焦虑的是未来子女的教育问题。溧水通过引进医疗教育等优质公共资源,游府西街小学、金陵中学、南京林业大学等9所名校(园)落户。目前,溧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省领先,群众美好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全民健康”擦亮“全面小康”成色。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关注人从生到死、从现在到未来全生命周期诉求的健康体系正在溧水构筑,让全面小康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从儿童医院到康复医院,溧水聚集全生命周期的医疗资源,针对日益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打造“区级有资源、镇街有平台、社区有服务”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极限运动馆、国家冰雪馆、哈佛适老研究院等一批面向未来的健康产业和机构相继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