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双鸭山:践行百年初心使命 开拓转型发展新局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1-06-18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实习生 刘尧

6月17日,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双鸭山专场在哈尔滨举行。双鸭山市委书记邵国强在会上作主旨发布,他以“践行百年初心使命 开拓转型发展新局”为主题,回顾党领导双鸭山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性成就,从“红色双鸭山”“绿色双鸭山”“黑色双鸭山”“银色双鸭山”四个方面介绍了该市的资源禀赋和城市特色,向大家宣传推介“彩色双鸭山”的独特魅力。

双鸭山:践行百年初心使命 开拓转型发展新局

邵国强在作主旨发布时指出,“红色双鸭山”具有“红色基因”。这里是抗联精神的发源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独特的红色资源,被誉为“一座七星峰、半部抗联史”。这里是解放战争的后方保障地,为解放战争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保障,为共和国诞生贡献了双鸭山的光和热。这里是北大荒精神的聚集地,北大荒开发奠基人——王震将军曾在这里开荒建场、生产建设,拉开了农业大发展的序幕。

双鸭山:践行百年初心使命 开拓转型发展新局

“绿色双鸭山”具有绿色生态资源。这里拥有中国最大的沼泽湿地群,森林覆盖率达40%,全年空气清新,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湿地生态保护示范市”和黑龙江省唯一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享有“黑土湿地之都、绿色生态之城”的美誉。同时,双鸭山还是国家的“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

“黑色双鸭山”具有黑土、煤炭、石墨三种黑色资源。这里拥有1500万亩黑土地,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产量稳定在140亿斤以上。这里拥有117亿吨煤炭储量,产能近4000万吨、煤化工产能260万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煤炭工业体系。这里拥有6亿吨储量石墨,西沟超大型石墨矿床列入“2018年中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石墨精深加工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成为加快双鸭山转型高质量发展又一新的增长点。

“银色双鸭山”具有冰雪“冷”资源。双鸭山紧紧围绕“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的旅游品牌,不断探索“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重点开发包含冬季冰雪游在内的四季特色旅游线路,推动“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十三五”期间,双鸭山市冬季接待游客数量400多万人,比“十二五”末增长50%。

邵国强介绍说,100年来,双鸭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实现了由单一的矿区城市向综合性现代化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转变。

在百年历程中,双鸭山扛起了能源保障的历史担当。新中国第一台联合采煤机、第一座现代化竖井、第一座现代化选煤厂在双鸭山诞生并投产。有统计以来累计向国家输送了7亿多吨煤炭、1100多亿斤粮食、900多万立方米木材,有力地支援了国家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特别是202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必胜的信心举全市之力决胜大战大考,主要经济指标由负转正、企稳回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1956年有统计以来增长657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1978年有统计以来增长253倍。

在百年历程中,双鸭山全面迸发了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抢抓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机遇,紧扣转型发展主题主线,培育壮大煤炭、电力、钢铁、粮食、旅游、新材料“六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煤炭经济向非煤经济、原料向材料“三个转变”,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构建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在百年历程中,双鸭山孕育传承了悠久的文化精神。双鸭山是古人类繁衍地,是中国玉器文化发源地,是龙江农耕文明见证地,是赫哲族文化的代表性区域。在乌苏里江畔、大顶子山下诞生的《乌苏里船歌》传唱60载而不衰。

在百年历程中,双鸭山打造建设了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功、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56年有统计以来增长1448.9倍、351.9倍。启动滨水北城、南市新城建设和棚户区、沉陷区、老旧小区治理改造,实现老城区换新貌、新城区展新颜。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