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生态空间大量被房地产等侵占、“两高”产能控制不力——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云南省反馈督察情况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对云南省开展了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2021年5月28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督察报告。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督察组于2021年7月14日向云南省委、省政府进行反馈。
云南省高度重视此次督察工作,边督边改、立行立改,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截至6月底,督察组交办的3056件群众举报问题已办结或阶段办结2470件,其中责令整改1703家;立案处罚583家,罚款3717.7万元;立案侦查17件,拘留3人,约谈449人,问责130人。
“环湖造城”滇池生态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督察报告显示,云南省实施《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创新推进洱海保护治理与生态修复“八大工程”,“洱海经验”及保护治理成效得到多方肯定。拆除赤水河流域云南省境内所有小水电。累计建成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推进优化产业、能源、运输三大结构调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15年下降30%以上。2020年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8%。推进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开展274家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整治,实施15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
督察也指出,云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但与中央要求和人民期待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一些同志对云南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的客观实际没有清醒认识,存在盲目乐观倾向。
昆明市围绕滇池“环湖造城”“贴线开发”,环滇池湖滨带特别是环草海湖滨带大量被房地产等项目侵占。滇池生态空间受到严重挤压。长腰山是滇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以来,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公司在长腰山大肆进行房地产开发。第一轮督察曾指出滇池面山以内城市扩张问题,但昆明并未重视,违规批准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公司在长腰山规划建设大量别墅、多层和中高层楼房,其中滇池二级保护区已建成别墅167栋、在建47栋,导致长腰山90%以上区域被钢筋混凝土替代,长腰山变成“水泥山”,基本丧失生态功能。
图:2021年4月,督察组在云南昆明安宁市现场检查某钢铁企业钢渣堆场淋溶水污染情况。
“两高”行业产能控制不力,因能耗双控任务完成不力被国家有关部委预警提醒。曲靖市、楚雄州工信部门违规为云腾建材公司和一鑫玻璃制品公司进行备案,两家企业先后于2016年12月和2018年8月建成投产,督察进驻时仍在违规生产。一些地方和部门产能置换把关不严,焦炭等行业产能零增长目标落空。云南成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置换的105万吨/年焦化产能中,85万吨/年来自于2013年之前已淘汰关闭企业的落后产能,10万吨/年是批而未建的“无效产能”,有效产能仅10万吨/年。楚雄州德胜煤化工有限公司2011年应淘汰的4座捣固焦炉截至督察进驻时仍在生产。
第一轮督察就指出玉溪市九龙国际会议中心违规在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建设酒店、别墅等问题,截至此次督察进驻仍未得到有效整改。昆明为保住敬业钢铁有限公司工业产品许可证,不顾其不达环保要求实际,让其2020年6月恢复生产,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部分省级河(湖)长“只挂帅不作战”,一些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指出的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不足等问题未整改到位。
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2020年,九大高原湖泊有7个湖泊水质未达水功能区划要求,杞麓湖水质从2019年的Ⅴ类恶化为2020年的劣Ⅴ类。昆明对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推动不力,每年通过溢流口排放的雨污合流水约1.4亿立方米,严重影响滇池水质。截至2021年4月,红河州大屯海沿湖37个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仅完成10个,大屯海水质常年为劣Ⅴ类。
玉溪市通海县投资7.3亿元建设的环湖截污工程“截污不治污”,截流污水在雨季通过闸门集中排入杞麓湖,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通海县甚至弄虚作假,围隔稀释,干扰国控水质监测点采样环境,造成水质改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