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宅”家预防胃肠疾病,上海中医推荐了几贴小药方
侯树文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不聚会”成为防“疫”的四大法宝。但“宅”在家里时间久了也会出现一些健康问题,容易烦躁、睡眠不好、胃肠不适。作为中医脾胃病医生,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朱凌云在今天举行的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推荐一些中医小方子。
图: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朱凌云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新冠肺炎,我从参与第一线救治的中医专家那儿得知,与中医讲的“湿”有关,”朱凌云表示,中医认为感受“疫毒湿邪”是外因,体质虚弱与痰湿内阻是内因。对于“湿”气较重的人群,他建议少吃甜食和油腻,因为甜食油腻可以助湿。他向大家推荐治“湿”小方子:茯苓、赤小豆、薏苡仁各10克,煎水当茶喝,可以帮助去湿气。
防疫期间,人们宅在家里不运动,增加体重,同时又带来胃肠负担。对此,朱凌云推荐了助消化的小方子:炒山楂、炒六曲、炒稻芽各5克煎水吃,对缓解吃得过多引起的胃胀会有帮助。另外,合欢花2克、绿梅花2克,泡茶喝,可以放松情绪,帮助睡眠。
对于烦躁、睡眠不好等问题,医生们公认的第一张处方就是运动,而减少外出又限制你的运动,怎样解决这个矛盾?他表示,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是因地制宜,你可以在阳台上做操,在房间里走路。对宅在家里睡眠不好的人,如果想做一点适度运动,可以放在睡觉前可能会对睡眠有所帮助。此外,良好的心态以及适度的运动对保持我们的健康非常有用。
很多人问吃多少东西是合理的?朱凌云介绍,人吃多吃少是跟你消化量是成正比的,如果消化量多应该多吃一点,消化量少应该少吃一点。怎么判断?最简单的方法,在吃饭以前你觉得有适度的饥饿感,也就在吃饭前有适度的饥饿感,你上一餐吃的量是合理的。
“我做医生做了三十多年,对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食品不卫生造成的危害感触蛮深。”他表示,现在国民当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是60%,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胃癌等主要致病因素,所以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最近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等向全体市民倡议用公筷公勺,这是防止病从口入传染途径、也包括防治新冠病毒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