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痛心!53位社区工作者因公殉职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3-10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3月9日上午10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民政领域疫情防控与民生保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痛心!53位社区工作者因公殉职

中国网 郑亮

湖北省从2月20日明确增发救助金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介绍,针对疫情发展情况,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近期出台文件作出部署和安排。主要是明确了五方面的措施:

一是及时足额发放各类补助。比如,湖北省从2月20日就明确对城市困难人员按照500元,农村按照300元,明确增发救助金。

二是要做到应保尽保。比如,低保边缘人群,现在不能出去打工了,灵活就业也就不了业了,这时候他可能就符合低保条件了,我们要应保尽保,及时把这些人纳到低保里面来。

三是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要及时按规定给予临时救助,还要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加大救助力度。

四是救助帮扶外来人员。因为衣食住宿出现困难的,给予实物救助,及时提供临时住宿、饮食、御寒衣物等帮扶;对一些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家庭又没法支持,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可以给予现金救助。武汉已经开通了救助渠道,按照每天300元的标准给予现金救助。

五是提供基本照料服务。中央明确,承担隔离收治任务的机构和人员,要问一问被隔离收治对象家里,有没有需要监护或者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如果有,要及时通知社区或者当地民政部门,由民政部门和社区安排人员及时提供照料帮扶。同时,明确各地民政部门和社区对受疫情影响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社会散居孤儿、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以及其他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人员,要保持经常联系,加强走访探视,及时提供帮助。

武汉社区可以开展“先行救助”再补说明

刘喜堂介绍,在及时回应困难群众救助需求方面,民政部主要有这么几方面措施:

一是简化了工作流程。比如低保,过去是要求必须要入户调查,开展民主评议,进行张榜公示。现在在入户调查方面,可以采取远距离、非接触方式,我们有一套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运用各部门之间信息联网的方式来核查救助申请人的经济状况。

二是鼓励各地采取信息化手段。部署各地民政部门及时应对,采取线上全流程办理的方式来开展社会救助申请。像武汉和其他疫情严重的地区,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困难群众急需救助,社区就可以开展“先行救助”,等救完之后再补充情况的说明。

三是要畅通求助热线。求助热线可以是联防联控机制公布的统一热线,还有各地公布的“12345”求助热线。现在以县为单位各地都有社会救助的求助热线,下一步准备在民政部网站上公布出来。

四是加强政策宣传。请大家更多关注中国民政微信号、中国社会报微信号,这些政策会第一时间在民政类公众号上进行发布。

民政服务机构的疫情防控“主战场”在武汉

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表示,民政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和殡葬服务机构这五类。过去一段时间,民政服务机构的疫情防控“主战场”在武汉。现在,这些机构已经全部实行了封闭管理,所有服务对象都进行了核酸测试,疑似病例和确诊患者全部进行了隔离和收治,做到了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詹成付强调,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民政服务机构具有人员密集、环境封闭,收住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等自身的防护能力比较弱等特点,而且像殡葬服务机构还直接处理逝者的遗体,所以感染的风险比较大,防控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们将会继续绷紧这根弦,紧盯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兼顾一般地区,继续把我们目前已有的政策落实好,把好的经验总结好。

民政部开展滞留在汉、在鄂人员的临时救助工作

詹成付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民政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