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青春在战“疫”中“疫”风飞扬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3-13

通讯员滕媛 张晓宇 科技日报记者 王健高

“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驻青岛市市南区企业美年大健康青岛公司2名“90后”医护人员孙明珠、李群说,加入驰援湖北医疗队,在武汉江汉区最大的集中隔离点,承担为集中隔离人员测量体温、配送药品、紧急处理等医护服务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

对来自市南区这些“90后”青年而言,或在医护一线,或在社区检查点,或在科研攻关岗位,或在物资保障生产线,成了守护社会安全的中坚力量。

自疫情发生以来,1000余名青联委员、机关青年、大学生、青年社工、未复工的企业共享员工加入市南区共青团青年志愿服务行列,全区639名团员、青年成立了32支区级青年突击队,辖区内市直单位团组织的444名团员、青年组建了11支青年突击队并向团区委报到,统筹协调市区两级力量组建1支“复工复产”青年突击队,整合外事翻译青年力量成立1支“外事帮”青年突击队,在防疫、复工复产“两条线”上闪耀着青春活力的身影,谱写出动人的“逆行”诗篇。

社区青年志愿者,构筑战“疫”青春防线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疫情防控的关键。为有效防控疫情,市南区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组建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队,助力社区防控,成为重要“作战”力量。

“在社区的青年志愿服务队均纳入网格化防控体系,大家既是志愿服务队员,也是社区网格员。市南区八大峡街道青年志愿服务队有50名队员,大家在各网格内承担着防疫知识宣传、防疫消杀、辖区居民和商户人员流动排查登记、帮买代办等不同的工作,任务分工明确,做到了有序行动。”市南区八大峡街道党委副书记、团工委书记陆晗介绍。疫情防控期间,他担任八大峡街道青年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

青春在战“疫”中“疫”风飞扬

图为八大关街道青年突击队在社区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滕媛 摄

“我怕错过隔离居民的需求信息,已经把他们设成了微信里的‘置顶好友’了。”青年社工王嵩给记者展示手机微信里的信息列表,作为云南路街道四川路社区青年志愿者王崇从大年初二就回到社区岗位,主要负责辖区住户的情况摸排。当了解到社区内有从武汉返青人员时,王嵩主动提出承担给被隔离居民采购生活物资的任务,定期采买、送货上门,而这户人家也成为了他微信里的“置顶好友”。“确实有点害怕,但作为社区工作人员,就必须对居民负责任!作为青年人,面对疫情,我们应该干在前面,冲在一线!”王嵩的话铿锵有力,而这,同样是市南区防疫一线的青年人的心声。

11400余户居民,6700余家企业,23000余份《疫情防控明白纸》,22000余次电话联系,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青年志愿者夜以继日的坚守,也是他们在特殊环境中磨砺成长、送给自己最宝贵的青春礼物。

青年突击队,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为帮助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规范有序复工复产,市南团区委统筹协调辖区内市、区两级青年力量进行有效整合,组建337人的“复工复产”青年突击队,分为9支分队,走进多个街道和社区,聚焦企业复工面临的各类实际问题,在企业与青年突击队之间建立高效精准的“供需”对接,为企业复产复工提供法律、政策咨询、物资统筹等多方面保障。截至目前,市南共青团“复工复产”青年突击队已累计联系企业10000余家,协助1100余家企业线上备案登记,通过电话或微信工作群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7840余次。

市南区青联委员、青岛万城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刘印就是企业复产复工青年突击队的一员,他不仅本人积极报名,还发动公司的8名青年员工作为“共享员工”同时参与志愿服务。刘印介绍,他所在的企业已经于2月下旬全员返岗工作。刘印说,“作为企业负责人,对于中小企业在疫情中面临的生产、资金流、职工返岗等难题有更深切的体会。我想通过自己的志愿工作,将政府出台的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帮扶政策宣传出去,帮助兄弟企业积极申请和兑现,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尽快恢复生产经营。疫情难挡,但中小企业可以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共同渡过难关。”

战“疫”无国界,“外事帮”多语种服务外籍人员

自2月25日起,市南团区委与青岛大学团委、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等,以及社会力量自主报名,联合招募疫情防控外事翻译青年志愿者共60人,其中1名日籍志愿者,包含日韩英德西法俄7个语种,组建“外事帮”青年突击队,主要通过线上服务为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做好在青外籍人员外事沟通交流提供服务保障。截至目前,志愿者在官方发布的《来青(返青)人员健康管理告知书》基础上,已帮助完成其德俄西法等4个语种的翻译,10名志愿者与市疾控中心等3个用人单位建立对接联系,开展所需语言类服务,为外籍人员在青配合防疫、顺利复工提供贴心温暖的帮助。随着报名志愿者的持续增加,团区委不断更新突击队的人才储备,根据实际需要优化各语种人数结构,第一时间为有需求的部门单位提供外事翻译资源,通过有效的沟通在疫情中传递城市的温度和友善,赢得外籍人士对防疫工作的充分理解、配合和支持,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共同筑起坚实的疫情防控线。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