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传播力最强!杨宝峰院士提醒防疫不可放松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实习生 王思聪
“因为气候因素,黑龙江疫情来得晚,走的迟。5℃~11℃的气温最适宜新冠疫情的传播和流行,而黑龙江省很快就要进入这个气温段,疫情防控压力依然很大。不能放松警惕。”3月15日,在黑龙江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3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新冠肺炎治愈攻坚专家组组长杨宝峰院士提醒公众:“防疫工作不能放松警惕。大家要让‘少出门、不聚集、勤洗手、戴口罩’成为现阶段每个人工作生活的新常态。”
杨宝峰说:“黑龙江省近两周疫情控制比较好,治愈率达到93.9%。虽然疫情防控持续向好,但还有零星散发病例出现,尤其境外输入和复工复产带来的聚集性疫情风险仍然存在,同时,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危害力大是新冠病毒的显著特征,这说明了防疫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不能放松警惕。”
杨宝峰特别提醒广大城乡居民,戴口罩必须坚持。不仅疫情期间要坚持,将来流感高发季节,大家也要自觉戴口罩,保护自己,关爱他人。
杨宝峰还向公众呼吁:“全社会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全民免疫力。要合理饮食、科学锻炼、规律作息!”
在饮食方面,要保持饮食多样化,倡导低盐低脂,控制大鱼大肉;可适当食用一些保健食品及药食两用的人参、黄芪、枸杞子、蓝莓等;倡导不吃野生动物和推广使用公用筷的饮食文化。
“不仅居家隔离的人要锻炼,而且全民都要有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要坚持科学锻炼,通过科学有效的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休息好也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保障。”保持作息的规律性很重要,至于是6个小时、还是8个小时,可因人而异。
杨宝峰院士着重强调,50岁以上、有其他基础病、自身免疫力低的群体,是新冠病毒的主要攻击对象,要通过合理饮食、科学锻炼、保证规律作息,提高免疫力。“这一点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