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哈医大一院完成国内首例剖宫产后心脏瓣膜二次置换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4-10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徐旭 孙博

“她的血液已经肝素化,不能凝血。冒险接受剖宫产后,她的心脏十分危险。在产后不到72小时情况下,又紧急进行了开胸手术,成功更换了新的心脏瓣膜。作为医生我很高兴,哈医大一院各学科通力协作,在复杂危急情况下挽救了母子生命。”4月9日,哈医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谢宝栋向记者介绍了在4月3日完成的国内首例剖宫产围手术期心脏瓣膜二次置换手术。

哈医大一院完成国内首例剖宫产后心脏瓣膜二次置换

哈医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谢宝栋接受记者采访。摄影/徐旭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剖宫产围手术期心脏瓣膜二次置换,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在这种复杂高危情况下,连续两次进行高风险手术,并成功挽救患者和孩子的生命,代表了哈医大一院各学科综合治疗能力和重症急救水平。

37岁的付春丽是一名高龄产妇,十年前接受了人工机械二尖瓣置换,需要终生口服华法林。去年怀孕后,她想要生下这个孩子,便停掉华法林转而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结果肝素抗凝力度不够,妊娠早期机械瓣膜出现了影像学未能诊断的微小变化,最终导致机械瓣功能障碍。

哈医大一院完成国内首例剖宫产后心脏瓣膜二次置换

摄影/徐旭

3月末,付春丽出现心衰、肺炎、肺动脉高压等多种情况,严重威胁她和胎儿生命,需尽快终止妊娠。3月31日下午18时,哈医大一院产科紧急为产妇进行了剖宫产手术。

“虽然产妇使用的抗凝药物对心脏瓣膜影响不大,但对剖宫产随时都有术中子宫大出血可能。”

哈医大一院产科王宇光介绍说,该院产科主任孙敬霞在术前进行了详细病例分析,制定了快速手术、保留子宫、降低心脏负担的手术方案。31日下午18时,王宇光仅用时30分钟为患者进行了剖宫产手术,术中没有大出血发生。29周女婴被立即送到新生儿抢救。付春丽被送入心脏大血管外科监护室进行观察治疗。

术后,付春丽的子宫没有再次发生大出血状况,但她心功能仍难以维持,循环越来越差,血压、心率、尿量都偏低。经超声确诊付春丽一个心脏瓣膜已打不开,各脏器功能都在走向衰竭,需尽快进行二次换瓣手术治疗。

“心脏手术需要体外循环,将血液肝素化,血管中的血液会变成自来水管中的水一样,而患者刚刚接受手术的子宫,可能会变成打开的水龙头出血不止。”

“患者在这么短时间内再次接受这么大的手术,特别是面临子宫大出血这种致命风险,但考虑到不能让孩子刚出生就没有母亲,更不能放弃这么年轻的生命。”谢宝栋决定为患者进行手术。

谢宝栋主任邀请产科孙敬霞主任,麻醉科、心内科、呼吸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体外循环等多学科专家进行MDT会诊,针对付春丽血压心率不稳,子宫大出血等风险制定了快速手术方案。

4月3日13点30分,哈医大一院中心手术室,付春丽在剖宫产术后不到72小时,又一次进行了开胸手术。

哈医大一院完成国内首例剖宫产后心脏瓣膜二次置换

摄影/徐旭

谢宝栋说,妊娠期间内环境的变化,造成手术过程及其困难,组织严重粘连且水肿,分离心脏过程凶险,随时有心脏破裂的死亡风险,经过谢宝栋胆大心细的操作,终于施行了手术。孙敬霞在术中全程趴在手术床上,随时观察有没有大出血倾向,确保手术安全。

经过相关学科专家4个半小时联合努力,下午18时手术顺利完成。谢宝栋成功为患者更换了新的心脏瓣膜。患者心脏恢复良好,术后第一日就脱离了呼吸机,目前正在病房接受康复治疗。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