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向哈医大援助绥芬河医疗队捐赠中药香囊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衣晓峰
4月14日,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向哈尔滨医科大学援助绥芬河医疗队紧急捐赠1000个中药香囊。主要用于哈医大医疗队医护人员和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随身佩带,以提高他们的个人预防能力。“中药香囊”是疫情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制作简单,应用方便,科学有效,费用低廉,易于推广等特点。
近日,随着境外输入病例持续增加,中俄边境小城绥芬河市面临巨大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压力,各地医疗队不断向绥芬河增援。哈医大首当其冲,先后派出各附属医院多批医疗队驰援绥芬河和牡丹江市。针对上述情况,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紧急向哈医大医疗队捐赠1000个中药香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皮肤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及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学军教授介绍,从现代医学看,佩戴中药香囊防治流行性传染病是有科学依据的。中药香囊里散发中药浓郁的芳香味,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粘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因此,应用“中药香囊”提高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自身预防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王学军教授向科技日报记者科普说,中药香囊属于中药外治范畴,源于传统医学的“衣冠疗法”,就是将多种具有芳香、化浊、避疫功效的草药,共同研成细粉末,用绛囊盛放,通过口鼻吸入,皮肤、经络吸收而发挥避秽浊、防御疾病的药效。
王学军教授说,我国先秦以来的历代医家、医著对于香囊的应用,多首推芳香化浊、辟秽避疫,即预防瘟疫(传染性疾病)。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2000多年里,我国累计流行过321次疫病,由于中医药的有效防治手段,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
使用香囊非常方便,可随身佩带,挂在衣服上,又适合放置在居室内、枕头边、车子里,也可以放在书包和手提包中,10~15天左右更换一次即可。但要注意防水、防潮,保持香袋干燥。同时严禁内服,特别提醒孕妇要慎用。
王学军教授建议,中医药从业者要加强对“中药香囊”科普知识的宣传,并呼吁政府制定相关制作标准和工艺流程,建议把“中药香囊”列入国家和各省《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推动“中药香囊”商品化并进入市场,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