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细胞补片可修复心肌梗死后心脏,基因转录不连续能可视化|前沿周刊封面故事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一种非细胞补片可修复心肌梗死后心脏
心肌梗死后用于心肌重构的细胞疗法具有治疗性,部分原因是旁分泌作用。基于此,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黄柯(音译)等研究人员利用脱细胞心肌和人心肌基质细胞分泌的包膜因子,制备了非细胞心肌补片。低温保存后,补片能保持效力,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和猪的心脏功能,缩小梗死面积,增加血管生成,可以帮助增强心脏重塑。 迁徙行为转变或促进物种多样化
迁徙动物每年迁徙数千公里。当一个迁徙物种的个体停止迁徙并建立起定居种群时,就会发生迁徙损失(即迁徙下降),这种现象在鸟类和蝴蝶中有记录。从理论上讲,如果定居和迁徙的种群在繁殖上相互隔离,迁徙的损失和收益可能会促进物种形成。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芝加哥分校生物学系的戈麦斯-巴哈蒙等研究人员提出的证据表明,叉尾王霸鹟(Tyrannus savana)的迁徙下降导致了物种形成,从而导致繁殖隔离。迁徙下降的频率明显高于其增加的频率,迁徙和部分迁徙的物种形成率超过定居的物种。性状进化模型表明,部分迁徙是该物种在迁徙和定居状态之间的中间步骤。考虑到部分迁徙在迁徙动物中广泛存在,通过迁徙行为的转换而形成物种可能是一种重要但被忽视的动物多样化机制。 基因转录不连续 可视化扩展相关认知
基因活动可以是不连续的,这一观点不会让许多生物学家感到惊讶——许多基因在何时何地可以被表达是受到限制的。然而,在过去15年里,“转录爆发”这一总括性术语下的一系列观察结果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对不连续转录动力学的直接可视化扩展了我们对基本转录机制及其调控的理解,并提供了细胞生命周期中基因活动的实时读数。英国牛津大学的爱德华·图纳克里夫等研究人员试图调和“转录爆发”研究中出现的不同观点,以及这一工作是如何将不同调控输入的相对重要性与基因活性的正常动态范围联系起来的。
《科学·转化医学》
20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