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第一批90后已成为中风高发人群 35岁以上人群增长明显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3-10-31

  脑卒中(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经济负担重的特点。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记者今天获悉,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本市户籍人口脑卒中报告发病率为583.40/10万。从发病特点看,男性发病率(648.09/10万)高于女性(520.24/10万),患病风险随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35岁以上人群增长明显,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上升幅度较大。

  “卒中识别早,救治效果好!”。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治疗的关键,在于急性期尽早接受规范治疗。目前,国际上广泛推荐的有效治疗措施是脑梗死急性期发病4.5小时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应用血管内治疗。然而,大量患者未能尽早识别,未能在卒中救治的“黄金时间窗”内到达医院接受最为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据统计,2022年本市发病4.5小时内到院的脑梗死患者仅为35.4%,发病6小时内到院的脑梗死患者仅为40.9%,发病4.5小时内到院的脑梗死患者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仅占39.1%,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仍亟待提高。

  “卒中:防重于治”。通过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吸烟、酒精摄入、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睡眠呼吸暂停等),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和复发。据统计,目前人群血脂异常、心房颤动的知晓率和干预率仍较低,不良生活方式仍较普遍,亟待管理和优化。

  本市自2011年起,依托“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起由临床、疾控、急救、健康促进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脑卒中综合防治网络,覆盖了健康教育、高危筛查、非药物干预、规范诊治、康复护理和疾病管理各环节。近年来,依托卒中专病门诊、智慧健康驿站、“健康云”等平台,脑卒中综合防治服务网络不断“扩容增能”,11家市级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25家区级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和65个脑卒中专病门诊共同构筑起了全市脑卒中预防堡垒。今年世界卒中日,上海市脑卒中预防与救治中心将联合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上海市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事务中心和上海卒中学会共同发布《上海市脑卒中急救地图(2023年)》。

  2023年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卒中识别早,救治效果好!”、“卒中:防重于治”。10月29日前后,市卫生健康委将组织市脑卒中预防与救治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健康促进中心、市预防医学会、上海卒中学会等开展脑卒中防治系列宣传活动,共同传播健康生活理念,宣传脑卒中危害与防病知识。其中,10月20日-11月20日期间,本市在轨道交通核心站点(地铁1、2、7、8、9、13、14、15、18号线)和地面公交站点(静安寺、人民广场、陆家嘴、世纪大道周边),集中投放脑卒中防治公益宣传广告;10月23日-10月31日期间,本市在浦东国际机场T1、T2航站楼集中投放脑卒中防治公益宣传广告;10月22-10月29日,市、区两级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和脑卒中急救地图单位组织各医疗机构脑卒中相关医疗专家,在院内外开展线上线下健康宣教和义诊活动。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建议广大市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科学饮食、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做好体重管理;积极控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脂血症等脑卒中主要的疾病危险因素。脑卒中一旦发病后,务必在急性期“黄金时间窗”内到达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或血管内介入等血管再通治疗。

健康提示:

一、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有什么危害?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脑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缺血(脑梗死),造成脑组织损伤,导致残疾甚至生命危险。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