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孩患肺炎支原体肺炎后突发脑梗 通过手术转危为安
8岁孩子也会得脑梗?近日,8岁男孩小宝(化名)患肺炎支原体肺炎,被妈妈带到医院治疗。没想到入院治疗三天后的凌晨,小宝突然出现右侧肢体偏瘫、不能言语。头颅磁共振明确诊断为脑干梗死。医院立即开辟绿色通道,组织多学科会诊,最终通过手术治疗,小宝转危为安。
记者了解到,11月1日,8岁的小宝因一直咳嗽高热,被妈妈带到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治疗。儿内科医生在对小宝进行全面评估后,发现小宝右肺下叶肺炎,肺实变,支原体感染;同时凝血检查显示D二聚体6275ug/l。D二聚体如此高,说明小宝不是单纯的肺炎,合并有高凝状态,极有可能出现栓塞。
医生严格按照《儿童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进行规范检查,完善肺动脉CTA和大血管超声检查后,结合小宝四肢活动自如、无头晕头痛,没有基础疾病,初步排除了肺栓塞和下肢血栓的可能。于是,医生护士们在对小宝进行抗凝预防治疗的同时,积极为肺泡灌洗做准备。
然而,11月4日凌晨4点52分,值班护士在进行巡视时发现了小宝的异常。8岁的他竟然尿床了。经验丰富的值班护士立马警觉起来,全面评估小宝的情况,只见他右眼凝视、右侧肢体偏瘫,不能言语。
病情危急!值班护士急忙呼叫值班医生、三线值班主任医师。是不是脑出血?然而CT却没发现出血,在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时,结果显示小宝的脑干、右侧小脑急性梗死,基底动脉闭塞。谁能想到一个8岁的孩子竟患上了脑梗。
小宝被迅速转至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一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战斗开始了。儿内科主任宋磊紧急启动多学科会诊,医务处处长沈君华组织神经内科副主任周永、卒中单元负责人袁瑞凡、影像科主任王天乐、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陈佳磊讨论救治方案。儿童脑梗非常罕见,考虑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高凝状态有关。经过讨论建议积极行取栓开通血管治疗。与家属沟通后立即开始脑血管造影及取栓手术。
术中造影确认为双侧椎动脉V4段汇合处栓塞。随后引入神经微导管、微导丝及取栓支架,行机械取栓,取出较大血栓块。造影证实血管恢复血流通畅,取栓成功,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专家组又对后续的抗凝治疗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同时对取栓后的风险做了预防。为避免血管畅通后再闭塞,卒中单元和儿内科的护理团队时刻关注小宝的情况,积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经过积极治疗,小宝恢复良好,已于近日转到康复科进一步治疗。
医生提醒,当身边的人一旦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活动度降低、言语不清、头晕头痛、面瘫等症状,应当立即呼叫120,将其送至最近的有救治能力的医院。(通讯员 冯馨逸 记者 花宇)
相关新闻
关于支原体肺炎您需要了解这六个问题
Q1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就是支原体肺炎了吗?
“肺炎支原体”和“支原体肺炎”并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病原体的名称,后者是疾病名称。
感染肺炎支原体,并不一定会得肺炎,实际上,大部分孩子是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少部分孩子为下呼吸道感染,可能是支气管炎或者是肺炎,其中很少一部分孩子为重症支原体肺炎。
Q2做什么检查能明确肺炎支原体感染?
咽拭子核酸检测、血清抗体IgM检测、胶体金法检测都可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情况。
胶体金法检测虽然可作为门诊早期筛查的依据,但其敏感性不足。
血清抗体IgM检测,不适用于早期病例(病程5-7天内)的诊断。
对于可疑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应及早进行咽拭子(规范取样)DNA或RNA检测,以指导早期诊断和治疗。
Q3什么情况下考虑是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有剧烈、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伴随症状。
支原体肺炎患儿早期会“症状重而体征轻”,除了实验室检查还需要胸片或肺CT等影像学检查来判断肺部病变范围及受累部位,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Q4支原体肺炎大环内酯类抗菌素耐药怎么办?
对于8岁以上患儿,如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治疗72小时无效或者明确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可使用新型四环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药物为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光敏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等。
使用时应避免日晒,建议做好防晒措施,比如戴遮阳帽,打遮阳伞,戴太阳眼镜,涂防晒霜等,如皮肤出现红斑,应及时就诊。
另外服用多西环素时应与食物或奶同服,尽量站立服药并多喝水。
Q5肺实变一定要用支气管镜治疗吗?
支气管镜是作用于呼吸道的一种内镜技术,可进行呼吸道的刷检、灌洗以及异物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