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獐子岛2019年巨亏3.92亿元 “扇贝跑了”是不是一个故事?到底受没受灾?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5-06

“喜忧参半的2019年已经过去了,但这一年留给獐子岛人的教训,却值得铭记于心。”4月30日,獐子岛披露2019年年报,公司董事长吴厚刚在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如此表示。2019年秋,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再次发生大规模死亡事件,受此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再次出现较大额度亏损,全年亏损3.92亿元。

重要养殖品种虾夷扇贝短时间内接连三次大规模死亡,獐子岛也被一些投资者戏称为“故事大王”。特别是2019年秋季抽测再次发现扇贝受灾后,市场质疑声音不断,纷纷调侃“扇贝跑了”上演第三季。扇贝到底受没受灾?公司的监测预警系统为什么没防住灾情?接连受灾后海水养殖还要不要做下去?《证券日报》记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

对于海水养殖中的监测预警,大连海洋大学苏延明教授近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肯定还是手段越多越好。”

到底受没受灾?

扇贝到底有没有受灾?《证券日报》记者从大连市政府相关部门得到的消息是,受灾的不止獐子岛一家,其他企业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灾情。

灾情蔓延时,在现场走访多处养殖海域后,2019年11月16日,《证券日报》记者被准许随同大连市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专家组,对长海周边海域底播虾夷扇贝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当天的日程安排是上午现场调查,下午开会研讨。在抽测调查现场,除了《证券日报》记者和专家组所在的由长海县协调的辽长公安1号船,还有獐子岛协助安排的一艘采捕船和一艘载有多家媒体记者的科研船。当天共抽测三个点位,包括专家组和科研船上的记者选定,三个点位抽查情况显示,受灾情况都很严重。

在专家组所在的辽长公安1号船后甲板上,《证券日报》记者看到,当日采捕上来的扇贝,死亡比例依旧很高,大部分都是空壳,每箱能挑出的活贝并不多。

“这一看就是新死的扇贝,如果死的时间长了,壳里的颜色就变了。你看大部分都是刚死的,壳都是亮亮的,雪白雪白的。”一位水产行业专家一边翻捡着扇贝,一边说道。

除了死掉的空贝,活着的扇贝情况似乎也并不好。《证券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即便是活着的,贝壳里也大都灌满了泥沙。一些闭得很紧,需点力气才能撬开的贝壳,里面也是如此。而正常捞上来的活贝,里面很少会有大量泥沙的情形。

“扇贝濒死前的状态就是这样,闭壳肌收缩无力,外套膜萎缩。”有专注贝类研究的研究员扒开一个尚且存活扇贝的贝壳表示,“所有贝类临死前都是这个状态,这些活贝的状态并不好。”

当天下午,《证券日报》记者随专家组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人员来到大长山岛,在长海县政府五楼大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听取长海相关扇贝养殖企业情况汇报,并由专家对扇贝死亡情况进行探讨研判。会上,包括獐子岛在内4家企业反映的情况显示,此次受灾波及长海县大部分海域,部分企业损失情况较重。

“从2014年一直到现在,经常出现大批量死亡现象。”长海县某小型水产公司负责人在介绍情况时表示,公司养殖面积相对较小,2014年后,公司在2015年、2016年大概播了九千余万枚苗种,正常2017年、2018年进入收获期,但实际生产中,亩产只有2公斤至3公斤左右,较过去正常时40余公斤的亩产相差甚远。

“我们公司比较小,没有各种监测和统计数据,但就公司从播苗到最后采收来看,基本上可以说是绝收。”该负责人在座谈会上如此表示。

但也有公司是部分区域出现灾情。

“2016年-2017年公司底播扇贝分地区出现过大面积死亡。2017年、2018年播苗的规模都不少,接近100万亩。”长海县另一家水产养殖企业负责人在介绍情况时表示,“(2019年)10月底和11月初,普查时还没有发现异常,前四五天(11月16日的前四五天),再普查的时候,分区域发现死亡情况,有的地区死亡率在50%以上,有十几万亩死亡率在20%-30%,接近40%,其他区域还比较稳定。”

还有一家水产养殖企业当时的抽测情况是部分受灾,据该公司一位副经理介绍,(会议召开的)前些日子曾对2017年至2018年播苗情况进行盘点,盘点的20个点位中,有8个点死亡率达到30%。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在2019年11月份传出扇贝受灾消息后,有金融机构离开獐子岛抽测现场,曾第一时间对其他贷款客户启动摸底调查。该机构对某养殖企业五十余万亩底播海域的抽测结果显示,该公司底播虾夷扇贝死亡情况也很重,死亡率高的区域接近80%。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