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规律务实产业发展思路 我国智能汽车体系时间整体延后
疫情期间,为力挽低迷的车市现状,汽车行业对于进一步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已翘首多时。而就在近日,国家发改委官网消息显示,11部委联合下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正式出炉。
事实上,早在2018年1月5日,《智能汽车创新发战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就已问世,且对2020年中国智能汽车发展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记者注意到了其中两组数字,其一是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另一数据是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覆盖率达到90%。
2020年已至,很显然征求意见稿中的目标并没有实现。《战略》最新提出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系统基本形成时间为2025年,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整整推迟五年时间,在自动驾驶和高级自动驾驶应用场景落地时间上也进行了相应的顺延调整。
此外,《战略》也隐去了具体的应用比例目标,而是根据过去两年国内智能汽车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新的愿景: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并展望2035到205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
那么,从征求意见稿到正式稿的两年时间里中国智能汽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抗疫期间汽车行业首个重大产业政策为何不是促消费政策而是直指智能汽车战略?新的《战略》又会对未来中国汽车产业起到哪些促进作用呢?
《战略》抗疫期间发布恰逢其时
“产业发展战略需要经过细致的产业发展调研与充分的论证,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相关部门、专家充分了解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和不足,坚定了发展智能汽车的决心,选择在疫情期间联合发布战略,应当是水到渠成。”华人运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在中美贸易及疫情的双重压力下,下一阶段政府或将重点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领域。其中,汽车行业的智能汽车将成为首选。因为通过智能汽车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路、网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能使汽车本身加快更新换代,甚至产生新的汽车品种。
对此,博泰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应宜伦认为,现阶段发布新《战略》是对汽车行业的高度重视和重大利好的释放。两年前的征求意见稿内容,可以理解为初步规划,彼时对高级自动驾驶作出了非常乐观的预估,但经过两年的调研与沉淀,此时需要更符合产业实际情况与发展规律的新政策来做未来的战略指导。
《证券日报》记者观察到,2018年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中国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的技术路线,该技术路线使得智能汽车这一商业化产品,演化为一个更多需要政府主导,车企与科技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基础设施类的生态产品。
而就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可以发现,政府对于智能汽车这一能够满足地方政府新旧动能转换要求,符合全新产业配置的要素的项目颇为积极,同时在政府发的背书效应下,资本市场对此也热情高涨,这又促使智能IT类企业干劲十足,如百度就斥巨资投入自动驾驶研发,并开发出Apollo平台,同时催生了一大批科技类初创企业,以直接研发L4和L5级别的RobotTaxi为目标和商业模式。
反倒是本该“领衔主演”的整车企业半推半就,普遍对高级自动驾驶采取了“轻投入、重宣传”的应对策略,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智能汽车的发展远不及预期。据记者了解,相对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汽车和产品的高额补贴,在智能汽车领域,国家主要大力投入到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如5G-V2x、高精度地图,国家智能汽车示范区、先导区等,但对于企业研发智能汽车却没有实质性的补贴。
对此,纵目科技CEO唐锐认为,智能汽车研发的投入是巨大的,过低的投入产出比直接压制了车企的积极性。唐锐告诉记者,L2级别以上的投入的费用和安全研发验证的复杂度是极高的,以至于行业巨头都要通过联合研发才能往下进行。但在巨额投入的背后,一方面产品成本高企转嫁消费者后,导致买单意愿低;另一方面,截至目前的各类产品确实没有带给消费者足够好的使用体验。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政府会对企业智能驾驶的研发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补贴。但高级自动驾驶的车载硬件的算力、人工智能算法、系统的可靠性等仍然存在比较大的技术瓶颈,未来大型车企会通过联盟的方式来分担研发投入。科技类初创企业中,能够与上述趋势融合,落地的部分或有望被车企吸收。
遵循规律务实产业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