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正文

中部战区空军“模范地空导弹营”培养多专多能型人才见成效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3-09-14

  中部战区空军“模范地空导弹营”培养多专多能型人才见成效——

  战备拉动,炊事员担任发射手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陈晓杰

  战车驰骋,雷动风行。前不久,中部战区空军“模范地空导弹营”一场战备拉动演练骤然打响。

  战车到达指定地点,车辆供电操作一气呵成……只见该营发射手、一级上士黄德全有条不紊地按指令完成一系列操作,帮助所在班组在演练中取得佳绩。

  消息传来,战友们纷纷对黄德全竖起大拇指。让记者没想到的是,此次担任发射手的他,竟然还是一名厨艺精湛的炊事员,曾在上级组织的炊事专业比武中获得过第一名。

  “炊事员也是战斗员,既然穿上这身军装,就应该学会打仗。”谈及自己的角色定位,黄德全坚定地说,“打赢未来战争,需要能够适应多样化作战任务的全能型、复合型人才,我要把自己练成‘多面手’!”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黄德全此前主动申请转岗到发射专业锻炼,同时不断提升车辆驾驶技术。如今的他,身兼发射手、驾驶员、炊事员3个角色。

  “过去常说‘一招鲜、吃遍天’,现在,随着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武器装备迭代加快以及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对官兵的能力要求也从一专多能变为多专多能。只有让官兵平时多掌握‘几把刷子’,才能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一兵多用’。”该营干部杜运政介绍,黄德全的经历,是营队着力提升官兵复合型能力素质的一个缩影。

  人才培养,必须以适应未来战场、打赢未来战争为导向。为了储备一批多专多能型人才,该营从较为基础的人员顶岗换手抓起,开展轮岗强化训练,探索实行“成熟出班制”:首先考虑作战任务关联程度,其次区分不同专业,从各连遴选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官兵组成学习班;抽调各个专业的教练员进行跨专业授课,指定专业尖子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带;课余时间广泛举行小竞赛、小比武,不断激发大家学习热情;专业学习不设时限,成熟一个考核一个,评优者方可出班;专业实操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进行其他专业学习……

  该项制度推行以来,该营官兵跨专业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各类人才成长迅速。新任排长李再航下连一年,历经多岗位锻炼,已熟练掌握多种专业知识,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二级上士安士奇是一名起重机操作员,后来不仅学习了装填专业,还熟练掌握了多型车辆驾驶技能。

  中士高智清从发射专业“出班”后,对电源专业产生浓厚兴趣,于是暗下决心:既然学,就要学专学精。他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刻苦钻研,另一方面向精通电源专业的老班长郑文贵虚心请教,郑文贵毫无保留,将多年专业经验倾囊相授。经过扎实的学习和训练,高智清很快掌握两种不同型号电源车的操作,如今已可以胜任3个岗位。

  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一次演练中,一名电源号手因执行其他任务缺位,指挥员直接点名让高智清顶上,高智清熟练运用平时所学,顺利完成任务。此后,他并没有沾沾自喜,学习劲头反而更足了。

  记者了解到,该营通过不断总结培养经验、挖掘官兵潜力,既提高了训练效益,又盘活了人力资源,使得多专多能型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掌握3个专业以上的官兵占比明显提升。在各种演练任务中,面对人员“战损”“非战斗性减员”等情况,该营灵活编组、及时进行人员调整,做到了关键时刻顶得上、打得赢。

  “如今,多专多能已经成为大家成长成才的自觉追求。”黄德全说,装填和发射是一家,把发射专业学精后,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攻克装填专业,再增加一项打仗技能。

  【记者感言

  让更多打仗人才不断涌现

  ■陈晓杰

  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需要各级立足更高的站位进行思考和谋划。

  从“一招鲜、吃遍天”到一专多能,再到多专多能,中部战区空军“模范地空导弹营”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思路举措,体现了他们对于现代战争的认识和理解,是紧贴未来战场需求、提升官兵作战本领的一种现实选择。这充分说明,培养打仗人才,基层营连同样大有可为。

  有人说,人才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培养多专多能型人才既要有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也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分能力条件,要求官兵短时间内通晓多个专业、掌握多项技能,一味拔苗助长,就可能导致他们“哪一个专业都会一点,哪一个专业都不精”,这对推动战斗力建设并无多少助益。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