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砺剑,国防大学的“好课”标准到底是什么?
教学比武立起“好课”标准
■侯晓明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洪大鹏
国防大学教学能力竞赛结束一周后,单魁依旧没有走出兴奋的状态。
单魁是国防大学教育训练部教务处参谋。今年初,他从一线部队选调到国防大学工作,接手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筹备组织全校教学能力竞赛。
在一线部队任职时,单魁组织过多次练兵比武活动,在他看来,这二者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活动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战斗力;不同的是,部队的训练比武是为了寻找战斗力生成的“最优解”,授课竞赛则是为了立起精武课堂上的“好标杆”。
时针拨回到今年3月。为激发教员锐意进取、苦练内功、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推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创新发展,国防大学在全校教员中大力开展全员性岗位练兵。
近一年来,经过教研室、专业系、学院层层考核,49名教员和15个教学团队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季”,齐聚红山口展开最终比拼。
课堂砺剑,比武淬火。初冬时节,一场关于国防大学“好课”标准的激烈角逐,就此拉开帷幕。
国防大学组织教员学员学习抗大精神。黄 旭摄
讲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不等于就是一堂好课
在总决赛的讲台上,某学院教授徐小刚显得自信从容。
徐小刚讲授的,是一场正在发生的地区战争战例课。与传统意义上“我讲你听”式的讲授不同,这次授课,学员是课堂上的主角。在导入近期刚刚发生的战例后,徐小刚引导学员在理解任务的基础上判断情况、拟制方案、定下决心,然后带着学员进行战例复盘和教学小结。
“从案例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突出战争设计、作战筹划、指挥控制等指挥员应强化训练的重点问题,教学设计一气呵成。”授课结束后,评委给徐小刚打出高分。
在该学院,徐小刚的授课一直受到指挥员班学员好评。日常交流中,他经常听到有些同事说:“为什么我的课堂上信息容量很大,情节设置得很用心,学员却不买账?”
在徐小刚看来,原因可能在于“没有把握住高级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学规律”。
徐小刚认为,这个规律,要求必须提高专业化水平,既要教授概念、理论、原则,更要在教练学员指挥打仗和管理部队的流程、方法、要领上下功夫。
徐小刚的观点,恰恰反映了国防大学近年来教学改革一直倡导的方向。从2017年开始,大学推行“学讲研练考”教学模式,要求将“自学、讲授、研讨、练习、考核”5个教学环节进行一体设计、综合运用,更加注重教练学员指挥打仗的实际能力。
改变多年来习惯性的教学方式,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一教学模式推广之初,徐小刚也曾感到“水土不服”:“要对5个环节逐一进行精心设计,工作量不止翻了一倍。”
然而,越来越多来自学员的正向反馈,让徐小刚坚定了信心:“走这个路子是对的。”
去年底,在指挥员班《联合作战信息通信》课程中,4天半的教学时间内,“研”和“练”的比重占一半以上。在徐小刚和教学组同事们的引导下,学员们完成了多次班组研讨,还以指挥员的身份完成联合作战想定作业。
这门课程与过去相比,“研”的比重增加,“练”的强度加大,“考”的难度提高,但调查显示,学员们对教学的满意度反倒更高了。
“讲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不等于就是一堂好课,关键在于教练学员指挥现代战争、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方法和要领。”比武间隙,某学院副教授周铭浩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国防大学是培养高中级领导干部和联合作战人才的重要基地,课堂上绝不能让学员停留在听着感动,想想激动,回到部队不知道怎么行动。”
总决赛上,周铭浩的研练课《亚丁湾护航油料保障案例研究》让人眼前一亮。导入案例后,学员们要分成3个作业小组,分别以护航编队后装保障组组长的身份解决某项保障难题。
键盘声响,数据直达。引入信息系统组织教学,是周铭浩参赛课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借助于计算辅助作业系统,学员及时测算出护航舰艇油料消耗、保障舰船输送用时等关键数据,还可以根据需要调取港口、油储、航道、运力等信息,以此提高决策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