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的迭变——来自南部战区联合参谋群体的观察报告
■本报记者 陈典宏 陈晓杰 特约记者 段江山 通讯员 高 毅
舰艇编队训练(资料图片)。高 毅摄
请扫描二维码 浏览相关视频
远洋之上惊涛骇浪,大国巨舰剑指深蓝;深海之下暗流涌动,多型潜艇隐秘潜航;海空之上风云变幻,战鹰振翅雷霆突击……南海某海域波谲云诡,一场联合演习拉开战幕。
千里之外,同一时间,南部战区联指中心“硝烟弥漫”:大屏幕上,态势图实时更新,多域“战斗”画面同步直播;各席位上,联合参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条条指令直达各参演部队。
沙场点兵,潮起中军帐。南部战区的联合参谋们又一次经受严苛考验,交上一份优异答卷:多个影响联合指挥效能的堵点被打通,数个支撑联合作战指挥决策的新系统顺畅运行,一批新战法融入联合指挥链。
加速迭代成长,恰是沐浴时代东风。党的二十大吹响新征程冲锋号,让战区联合参谋们更加自觉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锚定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奋进冲刺不懈怠,跑出强军加速度。
号角催征,又一场大潮汹涌而至。今天,战区犹如一艘远航战舰,一路劈波斩浪,一个拥有“更新更勇敢的头脑”的高素质联合参谋人才方阵,正以迭变的“智脑”逐浪前行,阔步行进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
(一)
晨光熹微,某处董参谋刚结束联指大厅值班,便在学习清单里又加进了几条内容。
自今年上半年调入战区,“在打仗中学习打仗”的董参谋,开始了每天与各种“俄罗斯方块”相遇的日子——“缺口”越来越多,补足一个,又有新“缺口”出现。
“遇到的情况越多,学习越深入,就会发现更多知识盲区。”董参谋坦言,以前在空军,掌握军种领域相关知识就行。来到战区,联合作战涉及的知识都要了解掌握,“作为一名联合参谋,没有强大的学习力,很快会被甩出战区快速运转的链条。”
“睡一觉醒来就可能落后”。这种本领恐慌感和学习紧迫感,体现在每名联合参谋身上。
“值班处置情况,必须‘一口清’‘问不倒’,不学习不研究,脑子里没东西、业务不精通,在战区就没有一席之地。”来到战区两年多,李参谋感触尤深,“没有军事领域新知识的积淀,研究问题时说话都没底气。”
党的二十大召开时,董参谋正在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参加培训。“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鼓舞人心,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责任指标,这些指标必须用实打实的能力去实现。”面对既定大目标,董参谋给自己立下很多小目标。
大量作战法规需要掌握,就花时间去“硬啃”;遇到陌生作战领域知识,就去相关专业部门请教……岗位责任感和使命感,催着参谋们不断地给自己上紧“发条”。
联合理论、战史战例、军事前沿动态、世界军事前沿科技……董参谋说,战区定期组织南部大讲堂、强军大讲堂,这两年讲座场次之多、层次之高、针对性之强,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自我认知的打碎与重建、思维的破与立,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短短4个多月,“走出军种溪流,汇入联合海洋”的董参谋体会到了什么是“战区速度”,习惯了“跑步进入情况”“行进间加入战斗”的战区节奏。
“作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大脑’,我们必须走在学习的前列。”学习研究大量战史战例后,骆参谋更加深知,实现既定目标到了吃劲奋斗的攻坚期,每个人都必须保持一份“学习的清醒”。
“时间最慷慨,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时间也最吝啬,给任何人都不是24小时。” 每年围绕一个联合作战问题写一本研究心得,某处副处长在学习中实现脱胎换骨。
信息时代,更强大的能力中必然包含更强大的学习能力。未来战争的胜利者,一定是学习能力更强的军队。战争发展到哪一步,学习就跟进到哪一步;任务进行到哪一步,研究就深入到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