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正文

听志愿军烈士女儿祝江波深情讲述一块珍藏了七十多年的手帕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3-12-14

中国科研群体对开放科学有较高支持度

大数据、人工智能(AI)和大模型的融合发展,将激活科学研究的创新力和生命力,帮助破解更多科学密码。

2023-12-13 10:20

院士专家纵论“大食物观与粮食安全”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2023-12-13 10:09

生物疗法能控制哮喘重症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科学家开展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表明,使用生物疗法可以控制哮喘重症。

2023-12-13 10:08

机器与类器官混合计算系统诞生

《自然·电子学》12日报告了一种由电子硬件和一个大脑类器官组成的混合计算系统,可执行如语音识别和非线性方程预测等任务。

2023-12-13 10:04

遗址发掘还原东北抗联真实历史细节

2023-12-13 05:30

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908.2亿斤

(记者刘志强、常钦、郁静娴)粮食丰收,颗粒归仓。今年,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情况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功不可没。减“单”增“双”,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普安村农民田学文说:“单季稻改成双季稻,早稻集中育秧每亩补贴100元,流转的2000多亩田多种了一季,增收20万元左右。

2023-12-12 09:54

拥有灵活脊柱的老鼠机器人研发成功

近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青年学者、中山大学教授黄凯团队研究开发出一款高度仿生的老鼠机器人NeRmo,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柔性脊柱的水平摆动设计,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效率。

2023-12-12 09:51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据介绍,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亿斤,下降0.8%;早稻产量为566.7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

2023-12-12 09:50

建设海上风电产业链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海上风电是清洁能源建设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是风能产业的科技制高点。”他建议,加强海上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制关键共性技术标准,通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2023-12-12 09:48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快速发展的5G、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充满活力的创新引擎,亦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重要抓手。这些数字都表明,中国将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科技创新带来的福祉。

2023-12-12 09:44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储存环主体设备安装闭环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储存环最后一台磁铁12月11日安装就位,标志着HEPS储存环主体设备安装闭环。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12月11日,工作人员安装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加速器储存环真空盒。

2023-12-12 09:36

国家卫健委:近期呼吸道疾病就诊量相对平稳

针对当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国家卫健委10日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2023-12-11 09:50

居安思危,期待中国航天再创辉煌

近日,我国航天两大集团公司党组机关报《中国航天报》推出“为建设航天强国不懈奋斗”系列评论,在其中一篇评论中提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标SpaceX,集团公司在发展理念上、科研生产模式上、关键核心技术上、质量效率效益上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整体上大而不强、大而不优”。

2023-12-11 09:48

野大麦扩繁技术助力盐碱草地修复

12月9日,记者从东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野大麦种子人工扩繁基地喜获丰收。这标志着“野大麦种子扩繁与退化盐碱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2023-12-11 09:46

科学家首次推演出全球尺度 海洋生物碳泵分布格局

记者12月8日获悉,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为磊教授联合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海洋生物碳泵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研究人员介绍,此前,对海洋生物碳泵的直接观测主要利用沉积物采集器,数据极为稀少。

2023-12-11 09:44

单分子量子纠缠首次实现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