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为在线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科技日报记者 史诗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正在进行的超大规模的在线教育集中实践,充分发挥了全社会的信息化创造力,涌现出很多实践创新成果,对于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月23日,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互联网教育商会与华为云联合举办的“2020互联网教育企业家年会”上,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长杨丹作出如上表示。
疫情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试金石
疫情期间,中小学在校教育应用呈井喷之势,为在线教育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调查显示,教育部倡导的“停课不停学”让全社会开放教育资源得到极大地释放与协同,实践者、参与者对在线教育的认知全面提升,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多维创新。
同时,调查也发现了当前在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一是当前信息化配备多样化发展,部分区域需加强整体规划;二是师生基础条件基本满足,但仍需关注少数困难群体;三是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基本实现,但应用差距可能持续加大;四是教师在线教学认知与经验有待提高,教研培训需同步加强;五是学生对在线教学接受度较高,但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不足。
此外,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现有的信息化教育手段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高并发状态下的网络稳定性问题、学生的教育评价问题、老师对课堂的监管问题和课程规范化与学生认知个性化之间的矛盾问题等,都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企合力重塑在线教育新形态
教育离不开企业的助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与企业协同建设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将成为一种常态。
对此,杨丹建议,有必要建立教育系统与社会在线教育服务主体的协同机制,建议给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更大的自主权,通过政策支持以及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开放的态度购买企业在线教育服务,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服务,打造高质量、专业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效率。在合作机制中要有效界定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责、权、利,真正实现“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校企合作”的协同创新模式。
华为云中国区销售总裁冯其友表示,疫情使得在线教育市场需求爆发,极大地提高了在线教育的渗透率,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但是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传统直播型授课无法满足在线教育需求等问题。
“在线教育的未来并不是把课堂搬到线上,而是要借助云、AI、5G等新数字化技术,融合重塑在线教育新形态,实现线上的个性化、智慧化教育。” 冯其友说。
毫无疑问,“5G + Cloud + X”的时代来临,让教育的未来应用空间充满想象。VR游戏教学、8K/4K直播教学、云VR/AR/MR、全息通信教学等以前无法想象的技术如今已变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