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157个项目三年“吸金”1155.6亿,广西向科技成果转化要效益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4-24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通讯员 黎霞

曾经的柴油机气道技术,一度被欧美等发达国家垄断。

通过对气道双涡流的测试与评价方法进行持续攻关研究,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突破了产业化应用的模具、铸造、加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解决了柴油机气道技术的“卡脖子”难题,打破了国外垄断。

前不久,相关柴油机气道技术项目“超低排放柴油机气道及模具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获得广西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类一等奖。“该项目有立轴式双涡流、数字化设计开发、斜轴涡流测试、模具制造一致性、铸造反变形、一致性的缸盖加工等六大技术创新点,覆盖2000多个机型柴油机产品,近3年产销106万台,用于车辆、工程、农机、船舶等各个领域。”423日,项目第一完成人、玉柴首席技能大师陈金元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157个项目三年“吸金”1155.6亿,广西向科技成果转化要效益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气道技术团队在探讨气道数模设计。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近日,在2020年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包括玉柴的项目在一起,共有157个项目获得2019 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在众多成果中,有哪些项目脱颖而出,获得科技奖励?与以往相比,获奖项目有哪些新亮点?

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项目获奖明显增多

2019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共奖励优秀科技项目157项,其中,授予广西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特别贡献类特等奖1项,自然科学类、技术发明类、科学技术进步类等三大奖类授予一等奖10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86项。

和往年相比,获得2019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的项目有什么亮点?

“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项目获奖明显增多,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广西科技厅副厅长廖文军告诉记者,有关企事业单位积极转化应用2019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向成果转化要效益,获奖项目2016-2018年三年累计实现新增销售收入达1155.6亿元、新增利润98.3亿元,相比2018年度获奖成果分别提高56%26%

与上述玉柴项目同获广西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类一等奖的“面向物料多样化的铲装机械作业装置高效节能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由广西科技大学与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相关成果已应用到柳工的装载机、挖掘机等产品。近3年新增销售额12.34亿元,创汇4500万美元,推动了工程机械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果应用到了柳工的生产领域,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料需求来设计产品,已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柳工全球研发中心陈羽博士说。

形成了明确的创新导向作用

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引擎,是经济结构向高级阶段进阶升级必须翻过的一座高山。

“完善广西科学技术奖评定办法,重点向重大产业技术攻关、便于应用转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性成果倾斜。”2019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推进创新再提速。

“企业牵头项目获奖明显增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显。”廖文军表示,在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的有力和稳定支持下,广西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企业已深度参与“前端聚焦中间协同 后端转化”的创新各环节中,2019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企业牵头和参与获奖86项,占54.8%,较2018年度、2017年度分别提高4.8%8.9%

他认为,通过科技奖的评比,形成了明确的创新导向作用,广西科学技术奖的授奖“重点向重大产业技术攻关、便于应用转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性成果倾斜”,有效引导创新资源加速向产业集聚,以科技创新推动广西产业高质量发展。

“想干事”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科研攻关取得成绩,有赖于不断厚植的创新沃土。”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邓国富研究员说。由其牵头完成的“广适性超级稻材料创制及新品种选育”项目获得2019 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特别贡献类特等奖。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