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阳区:“活力因子”保服务业市场主体
科技日报记者 王健高 通讯员 王作岩
4月26日,远近闻名的青岛市城阳区吕家庄夜市小吃街热闹非凡,烤鱿鱼、小龙虾、麻辣烫等各色美食摊位前人头攒动。吕家庄夜市管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4月1日恢复运营以来,吕家庄夜市规定营业商户出摊收摊前都要做好消毒,疫情期间不允许摆桌,鼓励顾客打包带走,消费时还要出示绿色健康码。目前,吕家庄夜市600多家商户,夜市恢复营业让市民再次感受到热闹气息。
这是城阳区在巩固疫情防控成效基础上,在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出台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扶持与激励政策,发放千万元电子消费券便民惠民、提振市场活力,监督指导数千家中小餐饮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为保服务业市场主体复工复产注入“活力因子”带来的新气象。
城阳区服务业“夜经济”又回来了 王作岩 摄
服务业“夜经济”逐步热起来一个典型的变化就是“深夜食堂”又回来了。
问需千家业,停不下来的生活脚步,回来的人间繁华与烟火。城阳区共有39家便民市场,受疫情影响,从年后开始,这些便民市场全部停止经营。目前,按照复工复产的相关要求已陆续开放。
记者从城阳区商务局了解到,疫情发生以来,城阳区构建了“1+12+N”供应体系。“1”就是以城阳批发市场为保供根据地,保障全区“菜篮子”市场供应;“12”就是全区12家重点商超组成保供主阵地,发挥保障市场供应骨干作用;“N”就是遍布小区、社区的连锁店、小商铺组成保供小分队,利用其经营灵活、贴近社区居民的优势,发挥分散购买、即时购买的作用,全天候为市民服务。同时,指导企业积极按照复工复产有规定,采取网络订餐、电话订餐、间隔堂食等模式,拓宽营销渠道,引导大众消费。
“买了114块钱的东西,超市给了10元优惠券,政府又发了50元代金券,最后只花了54块钱,真是太划算了。”不久前,“运气爆棚”收到4张代金券的市民李先生赶忙到城阳区一家商场消费,而李先生所说的代金券,是城阳区为市民发放的福利“大礼包”,“在书店买了本书,超市买了不少菜,等再下趟馆子。”
据了解,为鼓励市民走出家门消费,推动服务行业快速恢复正常经营,城阳区于日前发放了总计1000万元的电子消费券,消费券可以在城阳区内所有支持微信商业支付的餐饮企业、体育场馆、书店、零售商店使用。为期一周的发放引发广泛关注,全城为之沸腾,数字化消费券也助力城阳消费市场迅速回暖升温。
活力一座城,用真情,出实招,城阳区实施的惠民措施让每个城阳人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系列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出台,也让广大企业信心倍增。
为减少疫情影响,城阳区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层层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强化要素保障,严格落实防疫措施,有序推进服务业复工复产。
城阳区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城阳区建立了限上批零餐企业“一对一”联络员服务机制,在迅速破解企业复工防护物资短缺难题,实现了内外贸接力联动的同时,引导传统商超企业利用京东、天猫等网上平台,推动线上发展,“淘鲜达”“利群网上商城”“丽达优选”及“京东到家”等网上平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实现精准、无接触配送,拓宽了企业销售渠道。
去年以来,城阳区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00余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50%,在迈向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道路上极速奔跑着,为城市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着“活力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