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广东茂名念好“人才经” “油城”向“氢城”战略转型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6-12

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

广东茂名因油而兴,素有“南方油城”之美誉。如今,这座“油城”正努力构建“最美人才栖所”。

6月4日,在2020年茂名市第二届人才活动周上,100多位来自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化工、精细化工等方面高层次人才专家聚集茂名。当天,茂名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销售分公司、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中山大学等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包括粤西LNG接收站、成果转化、专家工作站等8个项目。

茂名对人才的求贤若渴,让湖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尹双凤深有感触。他说:“茂名对人才特别是石化人才非常重视,市委市政府关于石化产业的规划细腻科学完善,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为石化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战略转型渴求人才支撑

6日,记者在占地60亩的中氢科技氢燃料电池产业示范基地内看到,一期厂房正加足马力建设,有望年内建成并试投产。

目前,茂名石油化工产业年度总产值已经超过千亿元,石化炼油能力达20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110万吨/年,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多元产业链和特色高端产业集群。

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基地,茂名拥有良好的化工产业基础,在发展氢能方面优势越发凸显。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茂名石油分公司经理李明认为,茂名产氢成本低,且省去了从外地补充资源的运输成本,发展氢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面对氢能源产业新机遇,茂名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开启由“油城”向“氢城”的战略转型。

今年3月21日,投资400亿元、茂名史上最大的民营工业项目——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动工建设。该项目把准绿色化工产业变革趋势,以发展丙烷-丙烯-聚丙烯产业链为主线,打造全球最大、成本最低、品种齐全、有定价权的聚丙烯生产基地,开启了茂名绿色石化产业新时代。

这一大项目动工建设之前,茂名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已悄然开启:

去年3月,茂名联合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发布氢能源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茂名从“油城”向“氢城”的战略转变;

去年8月,茂名与东华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丙烷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共同打造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集群;

去年9月,依托中国石化自有技术,茂名石化10万吨/年高端碳材料项目动工建设,改变了针状焦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此外,茂名还与多所大学深入探讨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氢能源科研成果在茂名实施转化。

“油城”向“氢城”转型,是大战略、大方向,背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当前,茂名正处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口,茂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志晖表示,要抓好产业政策、营商环境、宜居宜业等各项政策落实,努力把茂名打造成为“最美人才栖所”。

去年新引进硕士以上人才400多人

“作为一个外地人,在这里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你能明显体会到滨海新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平时的工作氛围也很好。”从辽宁来到茂名滨海新区工作的张女士说。

她口中的“家”就是茂名滨海新区人才驿站。作为茂名临港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滨海新区借助人才驿站这个柔性引才引智公共服务平台,靶向引进区域内外高校专家学者、企业家、艺术家等各类人才。

“要让人才留得住、按下心、干得好,我们做了不少工作。”茂名滨海新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人才驿站想方设法解决人才的实际困难,增强人才的信任感,并定期组织多形式的联谊交流活动,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2016年以来,茂名以市县镇三级人才驿站服务体系为载体,打造覆盖全市的柔性引才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人才与产业对接。

据介绍,市级人才驿站重点关注主导产业、大型企业、高校院所、对接高层次人才;县级人才驿站收集整理本区域人才资源信息和产业发展需求信息,为市级驿站提供决策参考,为镇级驿站提供指导帮助;镇级人才驿站重点发挥党的组织功能、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深入本地主导产业,密切联系服务企业,摸清基层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智力扶贫、支农支教支医等方面积极提供帮助,全市常驻乡镇人才驿站各类专家500多人。

近年来,茂名以大产业引爆大发展,紧抓产业发展趋势,坚持“产业吸引人才,人才助推产业”,积极谋划产业人才发展规划,探索产业人才培育新模式,加强多层次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茂名还主动对接海内外人才资源,引进更多的领军型人才、高素质人才。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