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这位87岁的奶奶是“河南好人”,女儿曾受到总书记接见……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6-12

科技日报 代小佩 乔地 滕继濮

“快到端午节,我买了10斤粽叶,准备给战士们包粽子。”6月11日,记者在河南省许昌市许继社区见到了87岁的袁雪云。她耳聪目明,语速极快,始终笑眯眯,毫无耄耋之年的老态。袁雪云说,逢春节冬至给战士们包饺子,逢端午给战士们包粽子,这一习惯已有30年。

这位87岁的奶奶是“河南好人”,女儿曾受到总书记接见……

袁雪云

妈妈老了,爱心不老

作为一名党龄长达70年的老党员,袁雪云有着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20世纪90年代,学雷锋热潮高涨,退休后的袁雪云在社区居委会工作。她说,当时走到大街上,就能看到有人做义诊,有人在街边义务理发,很多人尽己所能帮助别人。

“我一个老婆婆能干点啥呢?学雷锋要办点儿实事儿,不能光学在口头上。”袁雪云说,她也在琢磨为社会做点什么。

袁雪云想到自己的儿子当兵时不满18岁,孙子和外孙进部队时年纪也都小。“他们去的时候,啥也不会。洗洗涮涮不会,缝缝补补更不会。”袁雪云说,这一亲身体验,让她萌生了服务部队的想法。

袁雪云找到十几个姐妹商量:“我们就去部队上给孩子们搞搞服务,帮孩子们缝缝补补,洗洗衣物。”

姐妹们纷纷响应:“老妹儿,中!”

1990年3月,十几个老妈妈组成的“老妈妈拥军服务队”就这样成立了。

除了给附近的战士们缝、洗衣物,老妈妈们还陪他们过节,准备联欢活动。

为了方便战士们协调时间,老妈妈们提供志愿服务的日子基本固定在每个月的23-25号。后来,战士们跟袁雪云熟络了,衣服和背包如果挂烂,哪怕服务的日子还没到他们会立马给袁雪云打电话:“袁大妈,你帮我们缝缝……”

后来,战士们用上洗衣机,袁雪云不再提供洗衣服的志愿服务。缝缝补补和逢年过节送慰问则坚持至今,服务队也增加到30多人。志愿服务30年来,袁雪云骑坏了3辆三轮车,踩坏了3台缝纫机。

让袁雪云骄傲的是,前年服务队还给战士们补过几张沙发。还有一回,她们一次性缝补了85条被单被褥。说起这段往事,袁雪云在空中做手势比划着,脸上洋溢着自豪。

后来,经常服务的那支部队调走了。战士们舍不得袁雪云,打电话说:“袁大妈,你也到这里给我们服务吧。”

2009年,袁雪云获得河南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她获得“河南好人”和河南省文明市民荣誉称号;此外,她先后多次获得市区及拥军优属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等称号。

家风好,生活更好

袁雪云言传身教,女儿刘英深受影响。

刘英,拥有一个“特殊”的家庭。除了自己的父母外,刘英还有6个公婆、8个兄弟姐妹、7个妯娌,全家老少一共36口人。刘英的丈夫李云志是由养父养母带大的,其生父生母离婚后各自成家,并生育了子女。人多事杂,但结婚20多年来,刘英不仅悉心照顾6位公婆,而且和家人都相处得和谐融洽。

2016年,刘英家庭获得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刘英本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说起女儿受到总书记接见,袁雪云充满慈爱地笑了。“她去年退休后,也加入了我们的志愿服务队。”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袁雪云说,吃穿挺满足,“个人的生活变化可大了。我和老伴儿觉得,生活奔上了小康”。

“现在社会特安定,群众更安心。”袁雪云说,城市绿化也令她满意。

不过,让袁雪云印象最深的还是,许昌市从缺水古都变成了“北国水乡”。

许昌又名“莲城”,古时,每入夏,荷花在风中摇曳,如同翡翠点缀着湖泊。但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却因缺水而闻名。后来,南水北调工程让这座城市重新恢复水润活力,全长82公里的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联通工程,让许昌呈现出“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画卷。许昌成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