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赞“抄家式驰援”:山东给抗疫一线带去了什么?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这两天,载300吨优质大蒜的10辆大货车,从位于山东省济宁市的“中国大蒜之乡”金乡县出发,驰援武汉。同一天,8辆大货车满载160吨蔬菜从山东省兰陵县启程,奔赴武汉。这批捐赠蔬菜原为100吨,但当地农民兄弟听闻驰援后纷纷要求装上自家蔬菜,以至于“一再加码”,从100吨直到160吨。此外,山东的苹果、大米、土豆、挂面、煎饼、杂粮等源源不断地运往湖北一线。
关键时刻显担当。抗战时期,山东人民“最后一口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如今非常时期,前线缺什么,就驰援什么。这种“无死角”式的援助被网友赞为“抄家式”驰援。
落实总理承诺,2万套护目镜驰援武汉
人们还记得,1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武汉考察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面对医疗防护物资急缺的现状,他表示,“今天晚上一定把2万套护目镜运到这里!”当日,飞机满载2万套护目镜、5300只一次性防护面罩从青岛起飞,当晚就发放到武汉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手中。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济南赛奇防护用品公司车间内一片忙碌,40多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医疗防护服的生产。企业负责人毕敏说,“从接到有关部门下达的复产复工函到现在,我们一直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符合欧盟标准的防护服,日产防护服约3000件,它们将以最快速度送往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一线。”
在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业企业威高集团的消毒液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灌装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一丝不苟地注视着设备,将配装好的消毒剂迅速灌入瓶中,拧盖。“面对疫情情况紧急,我们实行了两班倒,原来每天生产消毒液2000瓶左右,现在一天可生产1万瓶。手术衣以前每天生产一千件,现在每天三千件。”威高药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试剂盒急需,山东加劲供;防护服急需,山东加劲供;消毒品急需,山东加劲供……医护人员冒着风险冲在最前面,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类企业是他们的“弹药库”。作为医药产业聚集地,山东各“深怀绝技”的高新企业加班加点,为前线出力。
除了物资支援,山东的医疗队伍更是冲锋在前线。三天前,山东第三批赴湖北医疗队出征,三批已有411名医疗队员火线驰援。这支队伍阵容庞大,尽遣精英,去最危险的地方提供最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拒绝“物价波动”,山东“菜篮子”加劲供全省、供全国
趁着疫情,卖天价白菜?做假冒口罩?在山东,这些行为可能会被罚到哭。
人们还记得,2月2日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凡是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市场、发国难财的人,要罚得他倾家荡产。”山东省常务副省长王书坚的这句公开表态极具有震慑意义。
山东在全国率先发文明确什么叫“哄抬物价”行为,防疫用品和生活必需品价格购销差价超过35%,即构成哄抬物价行为,由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严厉查处。慈善机构不作为、乱作为?山东慈善机构、红十字会只是接收捐赠单位,“分配权”归省委。
山东是全国最大的蔬菜供应基地,北有著名的蔬菜之乡潍坊寿光市,南边有供应上海蔬菜市场的临沂兰陵市,分别承担着中国北方和南方的蔬菜供应。疫情当前,如何应对当前市场价格波动特别是蔬菜等生活物资价格上涨问题?
从书记到省长再到副省长,三者的态度一致: 一方面确保省内市场特别是蔬菜市场稳定,一方面做好充足准备,保证北京、上海市场乃是全国市场的供应。“同胞们放心吧,山东的蔬菜都长在地里呢,充足着呢。”王书坚的这句话给了人们无限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