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高新区:“113”创新体系激发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
科技日报记者 王海滨
初秋时节,上党大地瓜果飘香,谷子沉穗。凉爽的秋风送来了又一个丰收季节。
8月15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长治高新区,走进山西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一层车间,干净整洁的生产流水线上,技术工人正在专注作业。公司行政课组长黄锦鹏介绍,这个车间生产的是他们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连接器,每天产量达2万件,全部出口美国。他说:“我们还是连接器接口type-c的全球标准制定者之一。”
立讯精密公司生产车间一角。山西立讯是长治高新区兴旺发达的企业代表。
三年向前跃升20位
长治高新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山西省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山西省特色产业集聚区和首批双创示范基地。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长治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238.32亿元,完成全年指标的62.72%,同比增长42.17%;非煤工业产值累计完成51.62亿元,完成全年指标的46.93%,同比增长23.58%;非煤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约13.78亿元,同比增长12.8%;营业收入(四上)累计完成335.87亿元,完成全年指标的61.07%,同比增长45.02%。
长治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工程师卫玉玺说,2020年长治高新区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121名,较2017年141名提升20位,实现了名次持续提升。2020年,辖区企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有效专利共510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98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97项。授权专利总数较2019年增长了163%,企业研发水平快速提高。6月22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2020年度评估结果及下一步重点工作的通知》,长治高新区入列全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6个园区之一。
长治高新区通过项目平台聚才、产教融合育才、优质服务留才等“引-培-服”三措并举构建人才服务体系,设立5000万元人才资金,建成2300余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成立太行高层次人才发展联盟,每年引进100名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的高端人才,实现“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他们引进海外华人高新技术协会渠志灿博士团队,成立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建设了大健康化妆品生产线、食品保健品检测平台和实验室、植物提取工艺中试工业放大平台,有力助推了长治市大健康产业发展。
构建“113”创新体系,创新动能活力倍增
长治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面对创新资源相对匮乏,而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的世界情况,长治高新区立足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定位,从构建产业创新生态入手,卫玉玺说:“我们在全国率先构建‘113’创新体系,即‘一个核心’‘一大主体’‘三大支柱’: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科技服务体系、人才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为三大支柱。”
按照“113”创新体系要求,长治高新区构建了以围绕一个主导产业,编制一本专项规划、出台一套扶持政策为顶层设计;以引进一支领军团队、设立一支产业基金、打造一个研发平台、办好一个品牌论坛为关键创新要素;以培育一家龙头企业为运营主体;以建设一个专业园区、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为创新载体的“十个一”产业创新生态。
“113”创新体系,从源头激活了创新活力和动能,从机制体制力促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提速,产业集群形成,形成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长治高新区一系列创新新政吸引落地的中科院一家企业。公司致力于建设国际领先的紫外LED光源生产企业,拥有紫外LED领域的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专利技术,范围涵盖了从设备制造、外延生长到芯片制造等产业链上各环节,可提供UVA、UVB、UVC等全波段UV LED系列产品,公司还自主研发了多款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温MOCVD设备,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生产车间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