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智能制造已成为中药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3-24

科技日报记者 史诗

在疫情全球蔓延之际,3月19日,外交部会同国家卫健委举行中欧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向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18个欧洲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公共卫生专家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经验。除中国的防控策略和经验被国际高度认可和接受外,中医药因为在疫情中的突出作用,也成了国际社会追捧的对象。美国、英国、意大利等疫情严重的欧美国家,纷纷出现了民众大量购买中药产品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脱销的情况。‍

中医药是我国先民在天人合一哲学理念指引下,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伟大发明创造,几千年来一直护佑着中华儿女的健康繁衍。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统计,从战国至1949年,存留于世的中医药图书共计12124种。近年来,中医药以天人合一、调中致平、顺应自然、整体和谐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注重疾病预防的“治未病”思想,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国外纷纷也在解析中医药理论,破解中医药密码,抢夺中医药知识资源。

但是一直以来,中医药从中国走向国际的道路却异常艰难。这主要因为,一是中医药的文化和科学认同问题。由于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分属不同文化背景,具有迥然相异的理论体系、治疗原则和方法。尽管中医药作为医学科学的独特疗效和科学内涵正逐渐被世界上更多的政府和民众认可,但仍然存在很多质疑;二是管理与法律障碍。大部分国家建立在现代医药科学基础上的管理模式,存在政策、技术壁垒,对中医药准入形成限制。

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目前,国际上部分国家出现了只认可针灸而不认可中药的现象,这就需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快中药产业化进程,将传统中药优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中药现代化。

现代中药国际化研究的成果表明:现代中药可以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但要做到质量可控,是全球中药、传统草药领域重大挑战,而智能制造成为中药质量可控性技术瓶颈的突破口。

目前,我国已经涌现出了一批中药现代化企业,这些企业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成果,将中药做到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例如,天士力立足于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用现代科技手段解构中药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实施以“全产业链质量数字化”为核心的现代中药产品研发、工艺数字化设计、过程模型化控制、生产可视化管理、产品透明化服务,升级全产业链智造平台,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高质、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中药智能制造体系。同时,以“中药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室”和“创新中药先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实验室为智能制造平台的支撑,天士力生产出了载有智能数字信息的“会说话的中药”。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中药迈向现代产业的必由之路。借助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的优势,现代中药智能制造平台能够极大地发挥中华民族宝贵中医药资源的原创价值,打造出民族医药产业的“特点”、现代中药产业的“高点”、中国制造的“亮点”,为加快迈向制药强国,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出更新更大贡献。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