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发让位于大保护,绿色发展让珠江“经络畅通”
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
4月10日上午,位于北江河畔的清远格外热闹,当天腾讯清远高新区云计算数据中心开工,项目采用领先的第四代数据中心建设技术T-Block模块化建设,未来建成将承接腾讯所有业务数据,覆盖华南区域,总投资100亿元。
北江,是珠江三大支流之一。珠江,是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汇聚而成的复合水系,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第三长河流。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珠江保护非常关注,其中10多次提到“珠江” 要求加快制定珠江水量调度条例,严格珠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加强珠江河口综合治理与保护,推进珠江三角洲河湖系统治理;开展珠江河口区域水资源、水环境及涉水项目管理合作,重点整治珠江东西两岸污染,规范入河(海)排污口设置等。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发展之路,在珠江流域成为共识。目前,珠江流域水质在全国主要流域中稳居前列。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社会行动起来,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珠江母亲河,做珠江的守望者,把破坏水环境行为作为我们共同的敌人。”2019年10月,广州市民间曾发出保护珠江倡议书。
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六省区及越南北部,从而形成支流众多、水道纷纭的特征。
多年来,珠江流域水质在全国主要流域中稳居前列,但是,由于区域内人口密度大、经济开发强度高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流经城市内河涌以及部分跨市河流污染较重,导致珠江水质受到一定影响。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珠江,一直是国家有关部门、广东省的一项重要工作。记者梳理发现,2013年2月,广东省制定《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年~2020年),提出总体目标“一年新进展,三年新突破,八年水更清”,明确提出,2014年前划定东江、西江、北江和韩江等重要河流水源保护敏感区,敏感区内禁止建设化学制浆、印染、鞣革、重化工、电镀、有色、冶炼等重污染项目。
“充分发挥珠江水运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小、污染少等比较优势,更好地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2018年5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和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推进珠江水运绿色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
2019年11月,水利部印发《珠江-西江经济带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对珠江流域重要河段的岸线保护与利用进行了规划,充分体现了保护优先的理念。
“面对我省水环境的问题与短板,广东把水污染防治作为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举全厅之力、汇各方合力,以国考断面水质达标为目标,以挂图作战、系统治水为手段,奋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说。
河长制显威 水环境持续向好
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广东省河长办正式开通全省统一的河长热线电话,诚邀公众监督河湖管护。
该河长热线将24小时不间断受理群众涉河问题投诉。当市民拨打河长热线时,服务平台将通过AI导航服务,利用语音识别,将市民投诉电话精准转拨至相应区域的河长办,实现通话过程录音、话单的同步,以便后续的记录翻查。
2017年年底,全省境内河湖全面建立河长制,构建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制组织体系。目前,广东已设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3万多名,加上村民小组设立的河段长兼巡河员,总人数超过15万名。
《广东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广东省境内东江、西江、北江、韩江及鉴江五大河流(流域)分别由省委或省政府负责同志担任省级河长。
除了官方的河长,还有民间的河长。
在广州市天河区车陂涌,时常能看见志愿者巡河的身影。天河已在13个街道组建了多支“巡河护涌”志愿服务队,共有队员800多人,民间河长70多人。
河长制的推行,让珠江流域的保护有了强有力的抓手。
珠海高栏港区位于珠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水生态环境适宜,从事水产养殖、运输活动较频繁,但无序发展的养殖业也带来了侵占水道、河岸和蚝壳乱堆放等一系列问题,附近生活的人民群众深受其扰。
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该区通过采取拆除非法渔业设施、违章建筑综合执法、河道清漂、污水管网改造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